2016年8月11日 星期四

正宗哥吉拉觀後感 快打



正宗哥吉拉真是太好看了。

我帶著弟弟一起去,可說是哥帶著弟去看哥吉拉。

如果你是哥吉拉迷,花錢看完這部片不會失望的。

我想我們多少都有一點哥吉拉的傾向,只是怕說出來而已。

畢竟喜歡哥吉拉實在看起來有一點宅,如果宅味太濃,感覺就不太好。(有損文青味?)

正宗哥吉拉之所以是正宗哥吉拉,就是因為他在日本,是日本人拍的。日本的災難片。


日本是一個多災多難,倒了之後再爬起來的國家,因此他們的災難觀和美國的災難觀是完全不同的。日本固守在一座有限的島嶼,試著以更齊全的準備來面對更大更困難的災難,儲備最好吃的災難食糧,蓋最強的防震橋梁,層層檢查以避免體制和系統性的失靈,再次失靈之後就更加嚴格。這是日式面對災難的方式。他們將許多災難視為天災,由神靈降下來的不可避免的災難。簡單來說日式災難片裡天譴、天罰的概念較為濃厚。

但美式災難片則擅長表現對入侵者的抵抗,人類抵抗外星人,美國守護全世界。從ID4星際終結者、進化特區、世界末日(布魯斯威利的那一部。)都有這種抵抗和保護家園的美式精神,要排除外來者,要除毛刮乾淨,要徹底擊潰對方的精神。歐美這種重視個體性的社會,拍出來最好看的災難片我想應該是殭屍片,因為他們太害怕被同化,被變成殭屍了。但是日本大概就拍不出好看的殭屍片,也許是他們的社會對於同質性並沒有那麼感到恐懼。(也許只是我看得不夠多。)

這也就是為什麼美版的哥吉拉看起來像是外星生物科幻片,而正宗的哥吉拉就是道道地地的災難寓言故事。美版哥吉拉是怪獸對打,是奇觀,大家來看怪獸,同時簡單地想一想我們對地球做了什麼糟糕的事,才會造成哥吉拉和怪獸反撲。

但這次正宗哥吉拉更著重於政府如何面對災難。所有應對的設施就是現代有的,包括體制、法規、武器、交通設施、網路和社會現況。非常良好的反應了一部科幻片最重要的條件:把人或社會放進一個假想的狀況當中,他們會怎麼反應。

而這個實驗就是東京受到哥吉拉侵襲了,東京該怎麼辦,日本該怎麼辦。

無盡的會議,媒體訊息放送,錯誤消息、臆測、疏散災民、制定計畫、諮詢專家,荒謬的層層節制。形式上的會議接二連三,所有的單位都失靈,沒有人預想過會有這樣的災難,沒有人做過演習。沒有法規可以讓政府迅速反應,國家機器即將崩解。而場哥吉拉災難就讓日本在內外交攻情況下,做了一整個社會體制的新陳代謝和政權轉移。

我在故事裡看到很多影子,福島核災、二次世界大戰、大地震,各式各樣真實發生過的災難的影子,也看到日本在美日安保條約下的掙扎。整部災難片都試圖在對日本的現況進行反思。彷彿導演無時無刻在問:如果哥吉拉來了,當今的日本該要怎麼應對,有哪些過去的體制會拖累反應速度,哪些缺乏想像力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前朝元老會讓國家錯失機會,又有哪些無名小卒會在這樣的災難裡抓住契機成為無名英雄?

在電影敘事的技巧上,靈活的鏡頭運用,超級快的對話和場面調度,令宅男粉絲不會失望的各種驚喜配樂,都讓人好激動好激動好激動。另外每一個單位每一個武器每一個場景都以字幕交代這些物件在現實中的位置,彷彿看到第三新東京市的前身。實在是太帥了。

一個哥吉拉故事就可以有這麼豐富的層次可以閱讀,真是讓人想要二刷三刷刷刷刷。

二十分鐘快打旋風心得寫到這邊。不是影評,不是高見,不是論文,只是個人感想。

最後想寫信給哥吉拉。


嗨正宗哥吉拉您好:

您在這部電影裡的表現真是太帥了,經歷酷斯拉跟美版哥吉拉的失望,您終於回到我們身邊了。不知道這些年來您在海底睡覺是否安穩,有沒有吃飽核廢料呢?這次您又是為什麼要上岸來侵襲日本?是因為海底的核廢料吃完了,你要為了自己的生存,所以到東京都來參加核電的會議嗎?你是永和派還是中和派還是反核派?好想知道啊。

上岸之後你一定覺得日本變了很多,房子變高了,街道變平坦了,大家都拿手機拍下你的身影。你必須變得更巨大,才有辦法在這樣的都會叢林裡搞破壞。你必須變得更危險,才有辦法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你噴射的光束,你的眼睛,你的吼聲,你粗壯的下盤,都必須比以前強壯,但又不能變得跟以前完全不同。畢竟你是災難的化身,你是某一種神祇,還是要保持形象的,對吧。

幸好,在這部電影裡你的神跡(天罰)得以被展現。該噴的有噴,該叫的有叫,該醒的時候有醒,該睡的時候也睡了。實在是太配合了。感謝您重新登上大螢幕,就算動畫有些地方略有不足,但很多場景都還是運用了模型和特攝對吧?

身為怪獸之王,災難之主,您不必回答我的問題。等我有機會再進戲院一次,或是買到DVD的時候,再向您請教。

您從來就不認識的,粉絲哥吉桑敬上。














沒有留言: